QQ彻底拥抱微信

虽然早已不再频繁登录QQ客户端,但每次瞥见那只熟悉的企鹅图标,仍会想起中学时深夜挂机攒太阳等级的执着,以及大学时在班级群里抢红包的手速。不得不承认,QQ是一代人数字生活的启蒙者,是互联网蛮荒时代里一场盛大的青春仪式。

偶然点开最新版QQ桌面端,发现它的界面已悄然蜕变为微信的孪生兄弟:素净的灰白底色、扁平化的功能入口,甚至聊天窗口的气泡样式都如出一辙。唯一残存的“QQ基因”大概只剩主题商城里那些花哨的皮肤——荧光炫彩的二次元、渐变鎏金的国风,像是给西装革履的中年人强行套上破洞牛仔裤,矛盾中透着一丝笨拙的年轻化努力。

用惯了微信的极简主义,新版QQ的交互逻辑确实更符合直觉,但层层嵌套的功能入口却暴露了它的挣扎:短视频tab紧挨着“自习室”,小程序里藏着“厘米秀”,而“QQ秀”的虚拟形象竟穿戴起了NFT数字藏品。它仿佛一个急于证明自己尚未过时的过气偶像,把直播、社交游戏、虚拟支付等时髦标签全部堆砌在身上,却模糊了最初那个“即时通讯工具”的纯粹面目。

这种功能冗余或许折射出国民级应用的生存焦虑。当微信以“用完即走”的克制成为基础设施,QQ却困在“超级App”的叙事里:既要承载Z世代对个性表达的狂热,又要为集团财报背负商业化KPI。于是我们看见,聊天窗口里浮动着“弹幕红包”,好友动态里夹杂着电商广告,而当年点亮图标的快乐早已被“大会员”“钻石特权”的氪金体系解构。

有人说,QQ像一座数字乌托邦的遗迹。它的好友分组里躺着不再跳动的头像,相册里存着非主流时期的自拍,而农场里枯萎的菜地,大概连服务器都忘了清理。当它试图用元宇宙的新衣包裹旧灵魂时,我们怀念的或许不是产品本身,而是那个愿意为一条“隐身可见”的权限心跳加速的自己。

时代的潮水终会冲淡一切产品形态,但数据海洋里永远漂浮着2009年某个午后,那句闪烁的“在吗?”——那是我们与互联网初恋的证明。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